我 59岁临退休转型成功 当上一名机器人管理师
徒手把零件放进机床加工这样的工作,韦永平师傅已经做了将近30年。
已经59岁的他没有想到,到了快退休的年纪,他还能从传统手工车间转型,在数控车间当上了机器人管理师。
里工实业机器人以及钉钉宜搭系统,韦师傅依然能轻松掌握,他感慨道:“以前每天下班报工要至少20分钟以上,现在钉钉一键扫码直接上传。”
韦师傅所在的广州里工实业,主要研发并制造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装备,如高侍无人值守机器人、高寻复合自主移动机器人以及边缘计算设备等。近年来,里工实业通过和阿里巴巴展开数实融合的实践,开启了工业“智造”的新探索,逐步实现生产方式的智能化和管理方式的数字化。对于制造业来说,这是重要的破局路径。
里工实业总裁李卫铳表示,整个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变非常迫切,“怎么做数字化”是他近年从客户交流中听到最多的问题。
在人工红利消逝、劳动成本提高成为常态的当下,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正在加速。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新版大典首次标注了数字职业(标注为S)97个,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视角,围绕数字语言表达、数字信息传输、数字内容生产三个维度及相关指标综合论证得出。
行业人士认为,这在职业分类工作的重要创新,对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解决问题
不是制造麻烦
“那时候,一天下来,手上、衣服上都是油腻腻的,连旁边的水杯也摸成了黑色,回到家里衣服手洗几遍都洗不好。但现在,我的手比摸键盘的手还干净。”韦永平回忆起过去的经历感慨。
从传统车间转去数控车间的第一天,韦永平对着机器人不敢乱动,怕弄坏了。但在几位90后车间主管、低代码宜搭搭建师等“新师傅”教导下,韦师傅凭借里工实业机器人以及钉钉报表系统“易学习、易使用、易维护”的优势,很快当上了机器人管理师,不仅收入有了显著的提升,他的工服也变得十分整洁。
里工实业总裁办助理,95年出生的蔡晓彤就是韦师傅的“新师傅”之一。从一位办公室行政人员变成熟练的低代码宜搭搭建师,她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她零代码基础,但却经手搭建了近50个宜搭应用,包括7S管理、产线报工、设备维护等功能。
毫无疑问,数字化的目的最终是为管理和工作带来便利。
“搭建宜搭应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员工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增加麻烦”,一开始,蔡晓彤怕“麻烦”,主要是死板的按照纸质文件进行信息化,后来在梳理需求的过程中,她发现类似韦师傅这种在工厂一线的工人们,有更多个性化需求。
没有可以参照的模版,她开始不断让韦师傅们给自己找“麻烦”,想让产线的报表、报修、生产进度查询等环节能借助钉钉变得更为简单。目前,在韦师傅所在的工厂制造产线上,每一台设备上都贴上了4个二维码,出现问题后用手机钉钉扫码就可以报修。
再过一段时间,韦师傅们的工作还会变得更为轻松,因为,蔡晓彤正在着手把机器人接入宜搭,实现报工无人化。
如今,数字化正在催生各种新的岗位,如数字化饲养员、数字化设计师、机器人管理师等,带动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并留在工厂、农场,找到了自驱力。
不是取代人
是留住人
目前,里工实业有超过100台生产设备,其中八成为智能生产设备,可由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控制并自动“报工”。机器人投入产线后,工厂里的脏活累活都由它们操作,从业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产线的智能化之外,不仅仅是韦永平这样的老师傅工作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对于企业来说,提高产能与效率则是最直接的成效。2021年,里工实业通过机器人与数字化的应用,推动产能增加了35%,而产线员工流失率从65%降低到5%。6年前,这个数字是65%。
这也是李卫铳过去多年的心病。“好像愿意留在制造业的人少了,”从业20余年,李卫铳发现“用工荒”的问题在近年愈发明显,“送外卖、快递的小哥把我们的人员抢走了,你的产线做得多好,也需要人去按个按钮;没人,再贵的设备都是没有用的。”
制造行业普遍的招工难、用工荒并不是新鲜话题,年轻人对工作环境、待遇等方面的愈加看重,使得进入制造业成为他们的最末选项。
人社部数据显示,在2021年四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有43个是“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预计至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
缺失的生产力,也是里工实业做机器人的起源。李卫铳表示,研发机器人成为新的生产力,不是为了取代人,而是为了留住人,“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制造业,一起把制造业打造得更加现代。”
这是里工实业的业务,也是其实现生产方式智能化的重要一步。而在产线的智能化之外,企业还需要一个数字化管理工具将其统筹起来,实现管理方式的数字化,由此带来整个公司效率的提升。此时,阿里巴巴等平台在数实融合中所提供的各类服务,就成了企业的新选择。
以里工实业为例,基于钉钉平台低代码工具,里工实业自建了一套适合离散制造的MES系统(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在平台上显示,不需要员工每天到每台设备前记录生产数据,提升工作效率。
“用钉钉之前,每天只能够有36次的报工,我看到这些数据是16-24小时之后;2022年我们变成了118次,提升了228%。”李卫铳透露,自己过去也踩过坑,认为有了机器人就可以解决问题,后来发现有了机器人之后,解决了劳动问题,却没有解决很好的数据处理分析的问题。
数字化之后,带来的改变是显著的。在人员数量上,里工实业在一年的时间里从150人扩张到219人,研发人员从刚成立时的8位增至目前40位。李卫铳表示,现阶段更需要研发、数字化的人才。
与此同时,产线员工从70人降到29人,机器人有35台,甚至高于员工数量。而减少的产线工人,有一部分转岗到了机器人工程师岗位,数字化的推进也带来了新的岗位。
李卫铳说,数实融合给公司所带来的的改变,不仅是产品研发和工作上的提质增效,更让公司顾及到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实现了从“机器换人”到“事业留人”。
数字化与“确定性”
数字化渗透进企业,带来的改变体现在方方面面。
品牌认养一头牛将奶源溯源系统搬上钉钉平台,将产奶、罐装、运输、质检、加工环节流程标准、在线化,实现精准管控。作为新锐乳业品牌,认养一头牛仅用4年时间便跻身天猫“双11”亿元俱乐部。一份不完全的统计,在认养一头牛的牧场,每天饲养员通过钉钉可减少60多分钟填表时间,收储效率提升20%,饲料品控提升25%。牧场变得“数字化”后,不仅出现了“数字化饲养员”新岗位,95后员工占比更是超过60%。
另一家运动品牌特步则依托阿里云构建业务中台,通过钉钉进行全渠道协同,将原本孤立的63个业务壁垒全部打通,全球所有门店经营数据实时在线管理,实现“全球一盘棋”。特步品牌信息管理系统高级总监林俊表示,阿里云就像一个大脑,而钉钉就像业务系统的神经网络一样,实现了系统和业务之间全链路的数智化。如今,企业整体经营效率提升了20%,纸张、人力等各项成本支出缩减了10%。
“确定性”,是李卫铳谈及数字化最深刻的体会。因为从事人工智能物联网装备研发及制造,里工实业对数字化的需求格外迫切。“不只是产线的自动化,更需要生态链的智能协同。”对于更多传统行业来说,数字化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近年来,广东、上海等全国多地提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目标,并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速。如广东在2021年部署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明确到2025年,推动超过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0万家企业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
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当下困境中重要的破局路径。培养更多的数字化人才,或能在数字经济中获得发展先机,赢得未来竞争主动权。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伟萍表示,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广东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实际上,目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了“不想转、不敢转、不能转”的问题,里工实业的成功探索可以为一众中小企业提供借鉴。
近日,阿里巴巴所发布的“2022数实融合趋势观察”指出,数实融合正从消费迈向生产、从餐桌走向土地;从大企业到中小微企业,从数字化转型到天生数字化;同时,数字化与低碳化开始孪生发展。
阿里巴巴早已在深入各垂直领域,为传统企业提供数智转型服务。
数字化工具的丰富便捷也让数字化的门槛不再高不可攀。云计算触手可及,规模效应不断显现,推动计算成本稳步下调,云平台能力和云服务生态不断完善成熟。大型科技企业通过技术开源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降低全社会技术开发的边际成本,并使技术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对于携手头部科技公司,一同构筑数字经济内生动力,制造业企业有着更多期待。发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驱动作用,让数字技术针对行业痛点难点持续创新,才能让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重生”。
【重要提醒】
↘↘点我免费发布一条济南本地便民信息↙↙(微信搜索13717680188加小编好友,注明济南,免费拉您进群聊),优先通过审核。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