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孚电池涉足储能胜算几何?
从传统零售行业跨界的安孚科技,意欲涉足储能领域,抓抢新能源机遇。
7月18日,原安德利更名安孚科技后首次发布投资公告。披露内容显示,安孚科技近日与合肥长孚新能源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长孚新能源)共同投资设立合肥合孚智慧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孚能源),用以投资储能研发及集成产线基地项目。
其中长孚新能源出资3000万元,持股60%、安孚科技出资2000万,持股40%,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日后双方将围绕新能源行业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成立的合孚能源将致力于电化学储能系统集成、源网荷储一体化研发生产等领域。
提到安孚科技,业内或许不熟悉,但提到南孚电池,一定并不陌生。
安孚科技原有的主营业务是百货零售,经营业态涉及综合百货、大型卖场、连锁超市、专业商场等,可以说和储能毫无关联。
2021年9月份,安孚科技宣布斥资24亿收购南孚背后的母公司亚锦科技36%股权。随后在今年2月,又抛出13.5亿的定增方案,取得亚锦科技15%股权对应表决权委托。
截止目前,安孚科技已合计持有亚锦科技51%的股权,而亚锦电子持有南孚电池82.2%股权,根据股权穿透来计算,安孚科技现持有南孚电池约41.9%股权,从而间接控制南孚电池。
亏损危机下的安孚科技正反复转型跨界
翻开安孚科技的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8亿元,同比下降5%;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5,128.3 万元,同比下降678%,已经连续两年陷入亏损状态。如若在今年依旧保持亏损,则将面临退市预警,因此,2022可以说是安孚科技“生死存亡”的一年。
为挽救公司业绩,安孚科技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完成了从传统的百货零售行业向市场规模庞大、发展前景广阔的消费电池行业的转型。主营业务也从传统的百货零售转为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此举让安孚科技在2022上半年成功实现扭亏转盈,尽管全球消费类电池市场仍保持增长趋势,但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整体增量空间有限,消费电池企业传统业务增长较为缓慢,急需开拓新的增量市场。
相较于“群雄云集”的动力电池战场,更加温和的储能电池领域在市场规模、产品技术要求以及产业化程度等方面,对“新手”更加友好,更能满足消费电池巨头的转型之需。
7月18日下午,安孚科技董事长夏柱兵还在社交平台表示,储能行业前景广阔。同时,董秘任顺英在电话中称,公司将在做好南孚电池业务的基础上,开辟新的储能赛道。
由此来看,安孚科技选择道路或许是正确的,但决定成败的还有时机。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安孚科技之前,不乏消费电池企业转战储能行业的先例,如欣旺达、亿纬锂能、鹏辉能源、宁德时代前身、珠海冠宇、德赛电池等等。这些大名鼎鼎的企业如今都拦在安孚科技的储能之路上,光靠讲故事拯救不了安孚科技的业绩。
以时间排序
7月,亿纬锂能总投资30亿将储能总部及储能技术研究院项目落户光谷。
3月1日,珠海冠宇总投资40亿元,建设6条生产线,形成年产15GWh的储能电池产能规模。
1月21日,德赛电池投资75亿元,分三期布局20GWh储能电芯项目总部及研发中心、生产中心,预计2023年投产。
去年12月,欣旺达宣布投资约200亿元,在山东枣庄建设年产30GWh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项目。
宁德时代前身宁德新能源更是全球屈指可数的消费电池龙头,两者在去年4月宣布联合投资140亿元成立两家合资公司,分别生产电芯和电池包,将从事应用于家用储能等领域。
在没有提前抢占储能市场地位的背景下,安孚科技仅2000万的投资,与动辄上百亿的扩产相比多少有些不够看。
除此之外,储能电池当前还处于市场格局不稳定、中游集成商各打小算盘的阶段,其市占率的变化与下游客户结构有较大关系,客户结构及其中标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是公司业绩增长的前瞻指标。
即便从这一点来看,安孚科技似乎也没有留给投资者过多的想象空间。
此前的安孚科技主要从事于实体零售业,其目标客户与整个储能产业链并无任何交集。更为重要的是,安孚科技主营业务为碱性、碳性消费电池,并不归属于锂电池概念下面,技术同源带来的优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再从研发角度来看,2021年及2020年安孚科技连续两年的研发费用支出为0,作为一名储能“小白”,若无行业影响力、话语权、甚至是技术储备,在严厉的行业考验下,脆弱性和不确定性会被无限放大。
更加令人忧虑的是,安孚科技此次投资的项目公司还尚未组建技术团队,未来核心技术人员的招募、新团队的组建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此外项目公司目前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拟生产产品正在研发阶段,设备及产线正在筹备中,就连投资项目都暂无具体建设计划,还有待未来商榷。
综合来看,如今安孚科技想要“突围”储能行业的优势仿佛只剩下品牌知名度。在2002年,南孚电池凭借魔性而洗脑的“一节更比六节强”广告语成功走进广大消费者的视野,成为家喻户晓的国民级消费产品。
为了将“南孚电池”这一国民级IP牢牢握在手中,安孚科技也在不断抛出收购计划,若是想加强自身的品牌估值,安孚科技或该进一步加大南孚电池控股比例。至于其日后能在储能领域有多大建树,还需时间解答。
在双碳政策的引导下,虎视眈眈的不仅只有安孚科技,愈来愈多的企业正不断从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光伏、电网、甚至服装行业中跨界入局。
还有一些专注于储能电池的初创企业如海辰储能也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储能行业的舞台上永远不会缺乏新人,故事还在继续。
【重要提醒】
↘↘点我免费发布一条济南本地便民信息↙↙(微信搜索13717680188加小编好友,注明济南,免费拉您进群聊),优先通过审核。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合作!